旅遊時間:2024.06.14~06.22
這次主要是西岸各大經典的國家公園,包含黃石國家公園、鹽湖洲際公園、 拱門國家公園、峽谷地國家公園、死馬地洲際公園、布萊斯國家公園、上下羚羊谷、馬蹄灣等,豐富到排了9個整天都覺得不夠,美國實在是太大了,其實本來想多去個優勝美地國家公園跟大堤頓國家公園的,後來實在是排不下就作罷,如果大家想要去這麼多國家公園,建議跟團是輕鬆很多,尤其開車都開超級遠超級久的,很多路段了無生氣的感覺,直接上演荒野大飆客啊,只是感覺就是開了個永無止境。(推薦的跟團有從舊金山出發的,或是從鹽湖城出發的,是建議天數長一點比較有品質,不然真的會趕的要死。)國家公園自駕之旅前五天文章點這裡觀看~
如果打算要自駕遊的人,建議至少要2人輪流開車,可以的話搭飛機到鹽湖城再租車,也可以縮短一點開車的距離。我們第一天從舊金山要開到黃石國家公園的路上,大家都快要往生,而且一定得中途停下住一晚,不然不只是駕駛,乘客都會瘋掉的。
行前準備:
美國網路卡(點這裡到美國esim購買連結,若是旅程中也有要去加拿大的,也有美加的esim點這裡購買。)、國際駕照申請(提早2週辦理最保險)、Cstco會員卡、美國國家公園年票(現場購買就可以)、拱門國家公園預約進場(預約連結點這裡)
旅程的路上真的很美,每條都感覺在拍電影,那無窮無盡的道路,開到最後真的覺得是無窮無盡,然後到處都了無人煙,有時候連一台車都遇不到,以為開到了世界末日,天上真的就連烏鴉或禿鷹都沒看到,爸爸還會一直邊開邊說:如果真的車子到這種地方開不懂不知道要怎麼辦?(幸好這種事情是沒有發生,不然可能就跟電影一樣被殺掉嗎?)
這種遙遙無期看不到盡頭的感覺,實在是要一直講一些屁話才有辦法度過這漫長的路途吧?如果這時候旁邊坐的人很無聊,不就痛苦至極,所以美國公路旅遊真的要慎選旅伴呀!不然真的是地獄中的地獄。
第六天我們預約了拱門國家公園,本來是想要去看日出的,但日出點好像要爬一陣子,所幸就放棄,預約時間是不能更改的,太早去他也不會通融提早放行,只能提早10分鐘進場,不過國家公園附近也是有一些小景點可以走走。
「拱門國家公園」(Arches National Park),位於美國科羅拉多高原,面積310.31平方公里(76,679英畝)。最高點為象峰(海拔5,653英尺/1,723公尺),最低點為遊客中心(海拔4,085英尺/1,245公尺)。年均降雨量少於10英寸(250毫米),屬於高地沙漠氣候。
園區內有眾多天然拱門、天然橋、窗、尖塔和平衡石等景觀,構成獨特的地貌景觀。拱門國家公園除了冬天之外都非常熱,尤其沒什麼遮蔽物,熱到無處可逃,而且每個點幾乎都得走一陣子,建議大家做好防曬措施,不然真的會中暑🥵。
最知名的「精緻拱門」(Delicate Arch)經歷長時間風雨侵蝕卻沒有倒塌,成為拱門國家公園和猶他州主要地標。但到精緻拱門來回至少要2小時的步行路程,若你不能走的話,可以去「Lower Delicate Arch Viewpoint」,這個點就在停車場旁邊,比較沒有太多的路要走,也是一個必拍照打卡的點。
公園內有超過2000座天然拱門,是全世界密度最高的天然拱門區域。拱門和其他地貌形成於地底的鹽層上方。鹽層約在3億年前沉積,經過海水蒸發、風化、沉積和侵蝕作用形成。侏儸紀早期形成了納瓦霍砂岩層(約2億年前),隨後形成恩特拉達砂岩層(約1億4千萬年前)。
現在的地貌主要由橘紅色的恩特拉達砂岩層和米色的納瓦霍砂岩層構成,形成類似千層蛋糕的景觀。水和風從裂縫中侵蝕岩層,當水結冰時對岩層造成壓力,形成鰭狀結構。隨著侵蝕的持續,部分鰭狀結構坍塌,形成獨特的拱門形態。
再來是「景觀拱門」(Landscape Arch),位在魔鬼花園內,非常細長的拱門,長度達290英尺(88公尺),是公園裡最長的拱門。不過到這裡我也是走了將近1小時才到,這裡的步道其實還有很多個拱門,但真的熱到不行,只看了這個就撤退了。
「雙拱門」 (Double Arch)因有兩個幾乎相同大小的自然形成拱門而聞名。該地形是由上方的水侵蝕而成,與公園中其他多數由側面侵蝕有所不同。這個點直接在停車場旁邊,是一個我很喜歡又可以輕鬆抵達的點。
對面的步道也算不用走太久,「North Window Arch」而且這裡的地形除了拱門之外,還有懸崖,景色之好的。這裡繞一圈也不會很累,很適合一家老小。
一整天在拱門國家公園應該算是很足夠,也是都把景點都走了個遍,但如果是喜愛健行的人,是可以多排一天,這樣可以認真的走兩天。
第七天我們一早就到「峽谷地國家公園」(Canyonlands National Park)看日出,日出點是「梅薩拱門」(Mesa Arch)這個拱門很常在日出時被拍攝,攝影師會從拱門底部拍攝日出時的光芒。離停車場步行不用30分鐘就可以抵達,不過都是上坡會有點累,建議提早去卡位,我們是早上5:30左右抵達,那天日出時間是6:00。
這裡的景真的超美的,很喜歡這種懸崖峭壁,這種高聳的地形,雖然我是有一點懼高,但這樣壯闊的感覺,還是讓人身心舒暢。這裡保留了一整片色彩鮮明的大地景觀,被科羅拉多河及其支流侵蝕成數不清的峽谷、台地、及孤峰等地形。
峽谷地景觀主要是由侵蝕塑造的。隨著這一地區逐漸抬升,河流開始將這些沉積物從不斷上升的高原上移走。格林河和科羅拉多河開始切割這片地質「層疊蛋糕」,暴露出埋藏的沉積物,形成了峽谷地國家公園中的峽谷。
與拱門國家公園不同,拱門國家公園的許多拱門可以通過短至中等距離的徒步到達,而針峰區的大多數拱門位於偏遠的峽谷中,需要長途徒步或駕駛四驅車才能到達。迷宮區位於科羅拉多河和格林河的西側,是公園中最難進入的區域,也是美國最偏遠、最難到達的地區之一。不過我們就懶得走了,只看完夕陽就開車繞一圈而已。
附近的「死馬地」(Dead Horse Point)是州立公園,雖然不能使用國家公園年票,門票$15但超級值得,這裡的景真的是有如大峽谷一樣,但又是不同的感覺,不需要走太多路,就可以獲得這樣的美景,真的很值得走一遭。有到附近的絕對要去,因為不虛此行推到爆!
廣闊的峽谷沙漠景觀、高聳的沙漠林地和綿延數英里的小徑。公園裡有很棒的露營地,美麗的景色。聽說日出和日落也令人難忘,有令人驚嘆的場景,像是生動的水彩畫。晚上黑暗的天空也會佈滿了數千顆星星,若大家有時間也可以安排在園區內露營住一晚,午夜時分抬頭仰望,欣賞無與倫比的景色吧。
第八天要前往佩吉了,「佩吉」(Page)是美國亞利桑那州科科尼諾縣的一個城市,靠近羚羊峽谷、格倫峽谷大壩和鮑威爾湖。
本來要順路去一下「紀念碑谷」的,但走錯路所幸就算了。反正路上的風景也都挺相似的。
傍晚我們去「馬蹄灣」看夕陽,門票$10/1車,但傍晚時分馬蹄灣是逆光,不走過夕陽是挺美的就是了,只是人也非常多,爸爸一直很想白天再去一次,但當天的夕陽與天空我覺得已足以。
第九天我們提早預約了「下羚羊谷」與「上羚羊谷」的票,這兩個點都是私人土地,一定得跟團才可以進入,票價都挺貴的(上羚羊谷$121.25網上預訂點這裡,下羚羊谷$72.8),但一生只去一次的話,還是得花下去啦!
「羚羊峽谷」(Antelope Canyon)位於美國亞利桑納州北方納瓦霍族保留地的一處狹縫型峽谷。羚羊峽谷由砂岩組成。因各種侵蝕而成。其中,暴洪的侵蝕是羚羊峽谷的主要形成原因之一,其他主要形成原因還有風蝕等。
在季風季節常出現暴洪流入峽谷的情況,暴增的雨量導致暴洪流速相當快,但狹窄的通道將河道縮小,因而直侵蝕力也相對變大,便形成了羚羊峽谷底部的走廊,和谷壁上堅硬光滑、如同流水般的邊緣。
高原暴雨導致的山洪是侵蝕地表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乾旱的荒山在下起暴雨時,山洪暴發會形成強大的力量。因乾燥堅硬的地表吸水性差,降雨順地勢沖刷,加之地表有些許裂隙,湍急的水流便攜帶著堅硬的砂石一路衝下,日積月累,便造成地貌的大變化。上下羚羊谷屬於不同公司,所以還得分開預定,也可以從拉斯維加斯出發,有兩天一夜的團(點這裡看細節),可以到比較多點還不用自己開車開的要死。
下羚羊峽谷的納瓦荷語為「Hasdeztwazi」,意為「拱狀的螺旋岩石」。位於地下,需要爬金屬樓梯深入地底,這兩年來遊客暴增,攝影師較常在這邊取景。
下羚羊峽谷入口僅有一人寬,與地面同高,遠看無法辨識,進入後急降約50米,下面的路途很長,一般遊客只被允許走到中點。下羚羊峽谷的谷地變化較多,某些通道甚至不足人高,遊客可能會碰撞到頭部。我個人是喜歡下羚羊谷,因為光影比較美,地形也更特殊。
上羚羊峽谷的納瓦荷語為「Tse bighanilini」,意為「有水通過的岩石」。
谷地較廣,位於地面,因此遊客較多。由於地形限制,在入口處必須在沙地上換步行約兩哩。所有遊客皆需搭乘保護區的大型四輪傳動車。入口不太明顯,遠看去只有一條很細的裂縫。進入峽谷後,某些地方相當陰暗,無光線直射地面,岩壁高聳約20米,總長約150米。攝影師進入此區通常需攜帶腳架和閃光燈,由於遊客眾多,想要拍到無人時陽光射入的景觀需要一定的耐心。
我們走到一半突然就開始下雨,導遊說如果下太大可能會需要中途折返,因為有可能會有暴洪的危險。幸好那天只有下一陣而已,所以有順利的看完整段。
本來想要去「彩虹橋國家公園」(Rainbow Bridge National Monument),猶他州南部格倫峽谷國家旅遊度假區的一個國家紀念區。彩虹橋或被人稱為世界最高的天然橋梁。彩虹橋底部到拱頂高88米,橫跨小溪河道84米。拱頂厚13米,寬10米。彩虹橋是猶他州南部的著名觀光景點之一。,以為從佩吉搭船就能到,但問了當地旅行社,說是現在已經沒有開放了。但後來我上網查到是有船從佩吉出發,我也不懂當時是剛好沒開放還是怎樣。(點這裡看細節與訂購)(另外一家的預定連結)
反正也是錯過了,只好繼續前往下一個地方「布萊斯峽谷城」(Bryce Canyon City),是一個公司城鎮,僅由 Ruby's Inn 及其第三代所有者 Syrett 家族的財產組成。 公司董事會主席羅德·西勒特 (Rod Syrett) 被選為第一任市長。這個小鎮真的很西部牛仔,跟電影裡的感覺太像了,就差沒有草在地上滾。
第十天到「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位於猶他州西南部,佔地145平方公里。公園的主要特色景點是布萊斯峽谷,雖然其名稱帶有峽谷二字,但並非真正的峽谷,而是一系列位於龐沙岡特高原東側的岩石環型劇場。布萊斯峽谷有著大量奇形岩,而這種獨特地理結構是經由霜凍作用和河流侵蝕河床湖床的沉積岩而形成。這些紅色、橙色和白色的岩石形成奇特的自然景觀,為遊客提供壯麗景色。相比鄰近的錫安國家公園,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的面積較小,而且海拔亦較高。布萊斯峽谷邊緣高度介於2,400至2,700公尺。
美國人好像都很喜歡健行?因為我在一個步道簽看著步行的地圖,看著超大超遠而且還超陡,根本沒有任何想健行的動力,而旁邊經過一家4口美國人,小孩看了兩秒說要走最遠的,恩…這就是他們與我的差別。這民族實在是太強大了哈哈哈。
這個景點一開始本來沒有安排,但我私心的硬要把他塞進去,不過也真的挺美的,是另一種感覺,不過這裡的步道真的超級恐怖的,沒有護欄就算了,路上很多碎石子超級滑,一不小心就會失足身亡的感覺,健行的人應該都很喜歡,我跟爸爸是快要嚇瘋。
布萊斯的鎮上有一個牛仔表演,因為就在我們住的地方附近,剛好爸爸非常有興趣,我們就直接到現場購票入場,裡面有各種牛仔騎牛騎馬的表演,還有小孩騎羊的比賽?整個超有趣的,是不錯的體驗。
連當地的車牌都有牛仔呢!真的很全方位的在打造西部牛仔小鎮。
終於忙活了10天,也結束了這趟豐富的國家公園之旅,真的是精彩豐富到不行,這路途雖然艱辛,但真的很值得,整體下來我最喜歡的還是黃石國家公園,因為不僅是路非常好走,景色也是深得我心。死馬地公園我也很喜歡,因為很容易抵達,景色還超級壯觀。
美國旅程還沒結束呢!下一篇是拉斯維加斯喔!敬請期待吧~